产品展示
在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奥运主题展区,一个略显陈旧的“福娃”玩偶被巴西小男孩佩德罗紧紧抱在怀里,这个来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参与着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完成了一场跨越八年、行程一万八千公里的“大冒险”。
福娃的奇妙旅程
这个“晶晶”造型的福娃原本属于中国前跳水运动员陈玲,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志愿者的她每天都会戴着福娃徽章在场馆服务,奥运会结束后,朋友送给她这个限量版福娃玩偶作为纪念。
“我从未想过它会有这样奇妙的旅程,”陈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我去里约观看奥运会,随手将福娃放进了行李箱,我想让这个象征着北京奥运精神的吉祥物,亲身感受里约的奥运氛围。”
8月10日,在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奥运主题公园,陈玲观看沙滩排球比赛时,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福娃遗落在座位上,等她发现返回寻找时,福娃已经不见踪影。
跨越文化的友谊
捡到福娃的是八岁的巴西男孩佩德罗·席尔瓦,他被这个造型奇特的玩偶吸引,但却不知道它来自哪里,佩德罗的母亲安娜通过玩偶身上的标签,猜测这可能与奥运会有关。
“我们去了奥运信息亭,但由于语言障碍,工作人员也无法确定这个玩偶的来历,”安娜回忆道,“最后我们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希望能够找到失主。”
安娜的儿子佩德罗虽然舍不得这个新“朋友”,但还是同意妈妈的做法:“我知道它肯定对某人很特别,就像我的足球对我一样重要。”
陈玲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她丢失的福娃,她印制了寻物启事,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张贴,并用不熟练的葡萄牙语向当地人求助。
社交媒体连接两大洲
转机出现在一条推特上,一位在里约工作的中国志愿者看到了安娜的帖子,认出了这是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这条信息被迅速转发,并最终传到了陈玲那里。
8月15日,在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奥运火炬雕塑下,陈玲与席尔瓦一家见面,佩德罗小心翼翼地将福娃还给陈玲,眼神中流露出不舍。
“那一刻我看到了体育精神最真实的体现,”陈玲说,“我告诉佩德罗,这个福娃是友谊的象征,我愿意送给他,但有一个条件——他必须承诺将来某一天去中国看看。”
这个提议通过翻译传达后,佩德罗高兴地跳了起来,他用葡萄牙语连连答应,还邀请陈玲观看他第二天参加的社区足球比赛。
奥运精神的传承
陈玲接受了邀请,并带去了一个全新的北京奥运会福娃系列玩偶送给佩德罗所在的足球队,孩子们围着她,听她讲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故事,以及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代表的含义。
“体育不仅仅是竞争和奖牌,”陈玲说,“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这个福娃从北京到里约的旅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里约奥运会志愿者协调员卡洛斯·阿尔梅达目睹了这次相遇:“这是奥运会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两个国家,两种文化,因为一个玩偶而连接在一起,这让我们回想起奥运会的真正意义。”
特别的礼物
分别前,陈玲送给佩德罗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徽章,她告诉佩德罗,这枚徽章和福娃一样,代表着梦想和友谊。
“也许有一天,你会代表巴西参加奥运会,”陈玲对佩德罗说,“无论你在哪里比赛,都要记住体育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连接。”
佩德罗通过翻译回答:“我会保存好福娃和徽章,将来我去中国时,一定会找到你。”
延续的冒险
福娃的故事并没有随着里约奥运会的结束而终止,回国后,陈玲和席尔瓦一家保持着联系,她定期给佩德罗寄去中文学习资料和中国文化书籍,而佩德罗则分享他的足球进步和学校生活。
2019年,佩德罗入选了里约少年足球联队,他在给陈玲的信中写道:“我每天都在努力训练,希望有一天能参加奥运会,我会带着福娃一起去。”
这个经历了跨国旅行的福娃,不仅完成了一场从北京到里约的“大冒险”,更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它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力量,提醒人们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连接人心、传递友谊的桥梁。
这个福娃被放置在佩德罗的书桌上,旁边是那枚北京奥运会徽章和一个足球模型,它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冒险——或许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或许是在更远的未来,但无论走到哪里,它都将传递着同样的信息:体育拥有打破界限、连接世界的力量。